本篇文章内容由[中国幕墙网]编辑部整理发布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5.4.1传热系数
  窗墙比:即透明部分(包括不透明框架)与整体外墙的面积比值。
  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分别要求。
  玻璃的K值:
  单层玻璃:5~6 W/(m2∙℃)
  夹层玻璃:4.5~5 W/(m2∙℃)
  中空玻璃:2.5~3.0 W/(m2∙℃)
  Low‐E中空玻璃:1.6~2.0 W/(m2∙℃)
  双银Low‐E中空:1.5~1.8 W/(m2∙℃)
  充惰性气体中空玻璃:K值降低约0.2~0.3 W/(m2∙℃)
  铝框架的K值:
  普通铝型材框架:8~10W/(m2∙℃)
   断热铝型材龙骨:3~5 W/(m2∙℃)
  单元式幕墙断热铝型材:5~8 W/(m2∙℃) 19
   透明幕墙的K值:
   按面积加权平均。
  注意区别玻璃K值与整体K值。
  不透明外墙的K值:
  采用保温层实现。
  5.4.2遮阳系数
  玻璃本身遮阳措施:
  反射膜
  Low‐E镀层
  彩釉图案
  隔热夹层
  建筑设计遮阳措施:
  内缩窗洞口
  横向遮阳百叶
   竖向装饰遮阳板
  内遮阳帘,一般用于采光顶
  5.4.3防冷凝性能
  防冷凝设计措施可分为两类:
   避免性措施
   适应性措施


  避免性措施:
  使得围护结构热侧的表面温度高于热侧空气的露点温度(词条“露点温度”由行业大百科提供)。
   提高表面温度:
  提高隔热性能、局部表面加热。
   降低露点温度:
  降低空气温度、降低相对湿度。
  适应性措施:
  使得冷凝水的危害降到最小。
   冷凝水的收集及排放。
   在易发生冷凝区域采用耐潮、耐湿材料。
  5.5 光学性能
  5.5.1可见光透过率
  采光要求、视觉通透性要求。
  5.5.2反射率
  “光污染”
  5.5.3畸变
  玻璃平整度
  参考标准:GB/T 18091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
  5.6 防火性能
  5.6.1层间防火做法
  不小于800mm的防火高度防止卷火(1小时)。
  层间封堵(一般2小时)防止蹿烟、蹿火及隔热。
  层间封堵应能伸缩,并不因幕墙框架烧坏而脱落。

  5.6.2防火幕墙做法
   钢结构框架
   单片或复合式防火玻璃
  玻璃固定方式应满足耐火强度和封堵防烟要求
  5.7 隔声性能
  一般指空气声隔声性能,用计权隔声量Rw来分级。
  隔声性能的确定:
  室内噪音水平要求、环境噪声水平评估、隔声量计算、设定计权隔声量标准曲线、实际隔声量曲线。

  提高幕墙隔声性能的措施:
   保证良好的气密性能。
   选用较厚的玻璃或者面密度较大的面材。
   采用夹层玻璃。
   中空玻璃内外片玻璃采用不同厚度。
上一页123456下一页